3300点之上的A股资金面,正在发生变化。
9月5日,上证指数以3384.32点收盘,刷下今年以来新高。这也是沪指站上3300点大关的第八天。
A股站稳3300点的背后,有增量资金的推动因素。多名券商营业部人士表示,自8月以来,开户数与保证金均有所增长,显示有增量资金入场。不过,受访人士同时表示,新增资金并非“大步走”,主要表现为“稳中有增”。
而反映投资者投资信心的指标之一——中登公司数据统计也显示,8月周均开户数环比增长18%。
入市资金“晴雨表”
9月5日,沪指一度冲高至3390.82点,创下今年以来新高;沪深两市成交金额为5621.54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有所下滑,减少837.55亿元。
事实上,自8月底以来,A股成交量已逐步升温。公开数据显示,8月底两市日均交易金额突破5778亿元;而在9月的前3个交易日,日均成交金额为6161亿元,继续呈增长态势。
沪指突破3300点大关已有一周。多家券商人士表示,行情走高的背后是有增量资金在推动。
“8月开始,我们开户数量和保证金都增加了。一方面是存量客户的投资资金增加了,另一方面新增客户也开始多了。” 9月5日,华中一家券商营业部总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投资者入市情绪确实有所回暖。
这并非是个案。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多家券商营业部了解到,自8月以来“小散”数量开户增加,而转入营业部的保证金亦在持续增长。
而根据中登公司对新增投资者数据的统计,7月平均每周新增个人投资者28万户;而到了8月,平均每周新增33万户,环比增长18%。
上涨的行情也带动了投资者的投资情绪。
“投资者情绪比以前要积极,有大额保证金流入。” 深圳一家大型营业部总经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其营业部中,新增资金量主要来自存量客户。新开户带来的资金量也有所上升。
在该人士看来,增量资金主要源于一方面目前除了股票以外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股市如今有了赚钱效应,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进来。
珠三角一家上市券商分公司人士表示,“从我们客户的情况来看,对A股的交易参与度更积极,他们投入的资金量有小幅增加。”
而广东一家二线城市营业部人士则表示,公司入市增量资金主要来自专业客户,小散的表现则较为后知后觉。
不过,这一波3300点带来的增量资金,是否存在扩大的态势?这或取决于行情的发展轨迹,以及投资者的预期。
深圳一家中型营业部人士表示,近期买入上证50ETF看涨期权的“大户”有所增加。而国元证券分析师表示,上证50以及50ETF在上周已进行回调,预计9月上涨仍将会是主基调,可以考虑看多。
一位华中券商营业部总经理也表示,“增量资金放大是有可能的,但我预计增长速度不会很快。在10月下旬以前,投资者对入市会相对谨慎,增量资金应该是缓慢提升的趋势。”
一位深圳大型营业部总经理表示,“我们预计成交量未来能突破8000亿元,但资金进入市场应该会慢一点、稳一点。”
融资客布局非银、有色
随着股指的攀升,市场水温的另一指标——融资融券也开始活跃。两融数据显示,自8月以来,融资融券余额规模一直在爬升;进入8月最后一周则开始加速。
根据WIND数据统计,8月28日两融余额增速为0.74%,该幅度为7月以来之最。在8月31日,两融余额增速亦达到0.67%。
而近期市场的涨势,或是激发杠杆资金重新入场的动因。截至9月4日,两融余额为9534.84亿元,相较上一个交易日数据增长了0.60%,保持着加速频率。
前述深圳大型营业部总经理表示,两融余额的连续增长体现了投资者风险偏好的修复。但他也表示,两融增长肯定不会很快,一方面投资者已吸取当年杠杆投资的经验,另一方面仍对目前市场保持谨慎。
不过,融资客的热情也不容小觑。周期股行情是今年中期以来的“主旋律”,而杠杆资金则是其中的有力推动因素。
根据WIND数据统计,7月两融净买入额中,有色金属、化工、非银金融成为三大主要板块。
而从8月的数据来看,“有色金属”依然是杠杆资金的青睐,融资净买入额高达95.89亿元,远远超过后来者。第二、三名则是非银金融与银行板块,融资净买入分别为42.48亿、39.51亿元。
其中,个股方面,方大碳素(600516.SZ)成为赢家,融资净买入额最高,达到23.67亿元;科大讯飞(002230.SZ)排在第二(13.96亿元);中国铝业则为第三位(13.49亿元)。
相应地,8月有色金属板块上涨4.81%、非银板块上涨6.34%,银行板块则上涨2.60%。
进入9月以来,“有色金属”依然是投资者抱有最大热情的板块,融资净买入额在前3个交易日已高达17.24亿元,计算机与钢铁分别以8.65亿、8.64亿位居第2-3名。
其中山东钢铁(600022.SH)、中国神华(601088.SH)、北方稀土(600111.SH)融资净买入额排在前三位。
中信证券策略团队表示,9月,周期依然是做多的主线,主要因为周期品供需矛盾依然难以改善,其建议为了增加组合弹性,应该继续强化周期与非银金融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