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亏两年、多次收购折戟的天山生物(300313,SZ),8月15日再抛一份收购预案,公司拟24.36亿元跨界收购广告商大象股份(833738.OC)98.8%股权(大象股份剩余1.2%的股权以后用现金方式进行收购).
近年来,大象股份的业绩呈现爆发式增长,因此被称为新三板的“白富美”。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大象股份2015、2016年度的前五大供应商数据出现了“打架”的现象,这个新三板的“白富美”到底成色如何,尚待探究。
2015年:采购金额跃升至千万元级别
正所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大象股份2015、2016年度的前五大供应商数据出现两个版本,同一供应商的数据都可能存在不小的差距。
大象股份2015年年报显示,其前五大供应商分别为: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西安地下地道有限责任公司、杭州杭港地铁有限公司、安徽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和西安市公物拍卖行,采购金额分别为14.8万元、7.35万元、6.75万元、1.66万元和1.51万元。
而在天山生物的收购预案中,大象股份2015年前五大供应商分别为: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西安市公物拍卖行、杭州杭港地铁有限公司和安徽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采购金额分别为 6816.72万元、6149.22万元、2570.6万元、2447.56万元和2195.48万元。
从供应商排序来看,收购预案中,大象股份2015年的前五大供应商排序,与大象股份2015年年报中的完全不同,被全部“打乱”。例如,大象股份2015年年报中的第一大供应商为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而在收购预案中,却变成了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
此外,大象股份2015年年报中第二大供应商为西安地下地道有限责任公司,但是记者查询工商信息发现,并不存在这家公司。
再看供应商采购金额,大象股份2015年年报显示的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并不多,最高的也仅为十多万元。而在天山生物披露的收购预案中,大象股份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少的也超过2000万元,最大的更是接近7000万元。
比较两个版本的数据,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西安市公物拍卖行、杭州杭港地铁有限公司和安徽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的采购金额,分别相差6134.42万元、2569.09万元、2440.81万元和2193.82万元。
另外,年报显示的前五大供应商采购总额为32.07万元,而天山生物收购预案中的采购总额为20179.57万元,两者相差628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大象股份是一家户外广告资源运营方,主要通过取得户外广告媒体资源的运营权,再将广告资源出租给广告客户,从中获取差额利润,而采购资金便是用于采购户外广告媒体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象股份发布2016年年报的前两天,2017年4月26日其发布了《会计政策变更公告》,但公告并不涉及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和排序方面的调整。
2016年:“从天而降”的第一大供应商
如果说在2015年的两个版本的数据中,大象股份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从十万到千万的“蜕变”令人咋舌,那么在天山生物发布的收购预案中,大象股份2016年的第一大供应商简直是“从天而降”。
大象股份2016年年报显示,公司前五大供应商为西安地下地道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西安公物拍卖行和安徽省民航蓝天实业总公司,采购金额分别为6816.72万元、5313.01万元、2560.58万元、2570.6万元和2130.93万元,前五大供应商采购总金额为19391.89万元。
而天山生物发布的收购预案显示,大象股份2016年的前五大供应商为杭州杭港地铁有限公司、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西安市公物拍卖行、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采购金额分别为9605.33万元、6816.72万元、6149.22万元、2570.6万元和2560.58万元,前五大供应商采购总金额为27702.44万元。
对比两个版本的2016年前五大供应商数据可以发现:第一,收购预案中“从天而降”的第一大供应商为杭州航港地铁有限公司,大象股份2016年年报的前五大供应商中未出现这家公司;第二,杭州航港地铁有限公司的采购金额高达9605.33万元,比大象股份2016年年报中的第一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多2788.61万元;第三,收购预案中,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的采购金额亦比2016年年报中的多836.21万元。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虽然两个版本中,有一列的单项占比数据完全相同,但收购预案披露的是“采购金额占营业成本的比重”,而大象股份2016年年报中则是“采购金额在年度采购金额中的占比”。
为什么会这样呢?记者对比收购预案和大象股份2016年年报发现,二者披露的2016年营业成本一致,均为37761.68万元。根据收购预案,大象股份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总额为27702.44万元,刚好占营业成本的73.36%。而收购预案中,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占营业成本的比重应分别为25.44%、18.05%、16.28%、6.81%和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