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非常规“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诞生。其创新程度有待时间考验。
8月28日,上海银行、携程网络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和上海市长宁区政府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宣布上海银行和携程合资成立的尚诚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开业。
虽然目前尚诚的具体业务模式和产品还未面世,但此次合作看点有二。
第一,尚诚的股份,上海银行和携程仅相差0.5个百分点,另外两家股东穿透可现两大PE(博裕资本和红杉资本),而总经理则来自原中国银行信用卡中心;第二,从上海银行的角度,此前较早已和微众银行和京东等合作相关消费金融产品,上海银行自上而下推动零售业务发展,消费金融是一个很重要的抓手。
谁主导?谁掌舵?
银行和互联网企业合资成立消费金融公司,第一个问题就是谁来主导。从股权结构来看,尚诚注册资本10亿元,股权结构如下:上海银行持股38%,携程持股37.5%,深圳市德远益信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2.5%,穿透背后有博裕资本;无锡长盈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2%,穿透后为红杉资本。
从高管团队来看,上海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施红敏出任董事长,携程金融服务CEO章婷婷出任副董事长。六个董事中,周宁和杨嵘分别来自上海银行计划财务部和信用卡中心,冯雁来自携程,另有两位分别来自其他两个股东。
同时兼任董事的总经理胡浩中,即尚诚的掌舵人,原为中国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在信用卡领域,胡浩中研究颇多,此前就曾撰文指出“信用卡业务自我革命正着力实现由‘信用卡中心’向‘信用消费中心’的全面转型”。
尽管在8月28日的发布会现场,胡浩中没有做任何发言,但会后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将在稍后对外阐述尚诚的模式。另外,上海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助理程熹为副总经理。
上海银行零售转型的“迫切一步”
实际上,上海银行是较早和互联网及互联网基因企业合作的银行之一,不过一直对外保持低调。比如,与微众银行合作放贷,和京东白条合作发行小白卡(信用卡).
上海银行董事长金煜在2016年10月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曾表示,做大零售资产是上海银行明确的业务转型方向之一。同时,他表示,对于彼时计划成立的金融租赁和消费金融相关子公司,“决定先成立消费金融子公司,是因为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资产结构优化改善过程中,零售业务发展是重中之重,消费金融公司也会给我们积累风险识别、风险定价和客户分类提供经验”。
而银行业所面临的大环境转变,今年央行和银监会推动金融“去杠杆”,银行收缩同业业务,调整资产结构,也使得银行将更多资源倾注于零售板块。
从上海银行披露的2017半年报来看,多项经营数据出现下滑。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14.33%,其中净利息收入同比降幅高达33.68%;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则同比下降4.39%。
有上海银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上半年主动收缩同业业务,节奏甚至快于预期,对经营数据造成了较大冲击。但长远来看,阵痛难免,资产负债调整压力释放之后有助于轻装再上阵。
上海银行半年报还显示,零售板块增长较快。截至6月末,个人贷款和垫款余额(含信用卡)1350.23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4.33%。其中,消费贷款(含信用卡)余额占比 42.47%,较上年末提升 4.89 个百分点。
尽管此次上海银行在尚诚的股权并没有达到50%以上的绝对控股,但和互联网企业的深入合作,以及外部的团队引进,对于上海银行而言,有利于拓展和深化此前“与各大电商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线上小额贷款业务模式”,对上海银行的业务转型和拓展也具有推进作用。
就尚诚的业务模式,上海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尚诚董事长施红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尚诚将依托携程的客户资源,深耕商旅消费场景。
就风控而言,施红敏表示,携程是国内最大的在线旅游社,酒店、机票、旅游度假等业务都是实名属性消费,相比3C等实名场景,携程场景的欺诈门槛更高,风险相对更好把控。
“上海银行和携程早在牵手之初,就建立了风险大数据实验室,将上海银行的金融属性数据和携程的用户线上交易行为数据进行匹配和风险建模。同时,我们也大量借助了携程在风控方面的丰富技术积累,在反欺诈领域进行联防联控,化解身份冒用、虚假申请、商户套现等市场上主流的欺诈手段”,施红敏表示,尚诚还将通过与一些合规运营的外部征信机构合作,一定程度缓解和降低“征信白户”多头借贷、借新还旧等方面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