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凌晨,美联储9月的议息会议最终靴子落地。与此前市场预测一致的是,这次议息会议上美联储主席耶伦并没有宣布再度加息,而是宣布将在10月份开始进行缩表。此消息一出,黄金、美股大跌而美国国债大涨,市场解读也偏向了“鹰派”。
美联储议息会议的结果显示,美联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但公布的最新利率预测点阵图暗示,年底之前可能还有一次25个基点的加息。同时宣布了即将在10月份开始缩表。
美联储计划将于10月开始缩减约4.2万亿美元的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组合,最初将每月到期证券再投资规模减少至多100亿美元,限额每三个月增加100亿美元,至每月最多500亿美元,直到美联储整体负债表在未来几年减少1万亿美元或更多。
随即,市场一片“鹰派”反应。市场对美联储12月加息概率从50%升至70%,美元指数从91.50反弹至92.60、非美货币下挫,黄金跌破1300美元,10年期美国国债利率升至2.26%。
与加息一样,美联储缩表也是收紧银根的举措之一。但与提升市场利率的加息不同,美联储的缩表简单来说相当于是其资产瘦身的过程。
实际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发生后,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采取了降低利率和大规模资产购买的量化宽松(QE)政策。这个政策导致了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急剧扩张。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美联储总资产从危机前的0.9万亿美元左右上升至4.5万亿美元,飙升了5倍左右;其总资产占GDP比重从原先的6%飙升至24%。
分析认为,“缩表”将收紧美元流动性,给美元带来升值压力,新兴市场将面临本币贬值和资金外流等挑战。2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早盘在岸和离岸市场一度跌破6.6,随后又收复了这一关口。
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表示,美元瞬间拉升和前期持续下跌有关,美联储的“缩表”消息只是给了美元一个反弹动力,也似乎对人民币有所压力。但放到全球市场看,人民币的反应是适度的。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6%左右。
恒生银行经济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经济师薛俊升认为,美联储的缩表对金融市场的整体影响轻微。“主要因为其早于6月公布缩表的详细计划表,让市场有时间准备美联储减少市场流动资金,加上联储局刻意放慢缩表步伐,相信引起市场波动的机会不大。”
■快评
美联储“缩表”外溢效应有限
美联储缩表、加息、美元升值、全球资本从新兴市场回流美国、国际汇市股市剧烈波动……类似的惯性思维近年来颇为流行,但这种简单化的逻辑却并不符合当前的事实。
今年美联储已两次加息,在20日决策会议上,美联储还决定从10月开始缩减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不过,今年美联储不断收紧货币政策,美元非但没有升值,反而出现大幅贬值。从年初至今,衡量美元对一揽子主要货币汇率的美元指数累计跌幅超过10%。同时,国际资本流动未出现异常。
据国际金融协会统计,今年前8个月全球流入新兴市场股市和债市的资金超过2000亿美元,是去年和前年同期的约两倍。这意味着在美联储加息、“缩表”的大前提下,新兴市场展现出较强韧性,并未出现大规模资本外流。
不可否认,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曾数次引发国际资本流动逆转,给新兴经济体带来了巨大挑战。但经历危机考验之后,新兴经济体在资本流动管理方面积累了更多经验,应对短期资本流动冲击的能力大幅提升。
归根结底,美联储货币决策主要确保美国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其调整主要服务美国经济。美联储政策之所以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外溢效应,主要是因为美元的国际交易和储备功能,以及美国经济的影响力。对全球主要新兴经济体来说,无须过度担忧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而应注重修炼“内功”,提升危机应对能力,创新资本流动管理方法,以尽力化解美联储政策调整的外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