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里股价接近翻四倍的方大炭素周五终于熄火了!周五,方大炭素盘中涨幅一度逾8%,但在尾盘一小时内快速跳水,收盘下跌7.06%。
就在本周,方大炭素与券商研究机构之间陷入了一场怪异的口水战。在对上交所问询函的回复中,方大炭素极力否认了券商分析师对其作出的“年化盈利能力达70亿元”、“高利润持续到明年3月”等乐观判断。
这就好像人民公园的相亲角里,一位老阿姨诚恳地告诉大家:“不要听你王阿姨瞎说,我儿子身高根本没有一米八,上个月奖金高点都是碰运气的。”
不同于近年来常见的妖股,方大炭素并没有一个类似“互联网+N”、“诺奖级科学发现”之类性感的故事,它的上涨逻辑十分简单:
1、钢铁行业去产能、政府清理地条钢
2、低端产能退出带来电炉钢产量增长
3、电炉钢产量增长带来必需消耗品石墨电极需求增长
4、石墨电极供不应求,涨价
5、石墨电极供应商龙头方大炭素业绩向好
非常理性,非常讲价值投资的逻辑链条是不是?问题是环节4里涨价的幅度夸张了一点,有多夸张呢,看下面这张图就知道了。
不难发现,石墨电极的价格走势可以说是决定方大炭素业绩甚至股价的最主要因素了。想想国内钢企也是蛮苦的,苦苦熬过了钢价贱过白菜的那几年,刚遇上去产能的春风没多久,钱居然还是自己的零部件供应商赚得凶。
那么,在半年之内涨价近5倍之后,石墨电极的市场价对方大炭素走势来说就十分重要了。分析师的观点很明确:明年年初前还是这么贵!
那人们自然会问另一个问题:石墨电极那么赚钱,供应端会不会放大把价格拉回来呢?这时候分析师就开始望天:大概,可能,也许,不会,吧?
故事讲到这里,老江湖们一定会想起正好差不多10年前一次著名的电话会议。
当时A股市场正在攀登6124点前夕最后的疯狂中,狂热的气氛也蔓延到了港股市场。彼时某海外投行分析师给中国神华港股开出了101港币的目标价,75倍市盈率。在一次电话会议中,面对咄咄逼人的买方,这位分析师给出了这样的逻辑
1. 中国神华作为行业龙头,估值应该也是龙头!
2. A股西山煤电现在60倍市盈率,神华目标给个75倍,很合理!
3. 75倍PE,对应煤价应该是每吨1000块。
4. 经济现在那么强劲,需求那么旺盛,煤价涨到1000块,完全合理呀!
5. 所以中国神华101港币,完全合理!Q.E.D!
然后一位买方经理给出了绝杀的一击:煤价涨到每吨1000块的话,新疆那些生产成本几十块不到一百块,但运输成本五百块的煤,会不会进入市场呢?
分析师:这……
在此之后,中国神华当然没有到达101港币的目标价,煤价也就不用按照分析师的部署涨到每吨1000块了。
中国神华港股于2007年10月11日摸高57.95港元后走上为期一年的下跌路,最低跌至7.91港元。在A股市场,中国神华的走势则更为夸张,其于2007年10月9日以每股36.99元价格在上交所发行上市,10月15日盘中唱出每股94.88元绝响,随后一路下跌至2008年11月4日最低16.98元方止跌企稳。
凭良心讲,围绕方大炭素,分析师在大多数时候还是靠谱的。
给出“年化盈利能力70亿”这个核弹级标题的分析师从4月开始着重提示石墨电极涨价对方大炭素的驱动作用。5月,分析师预测“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价格大概率超过4 万元,即再上涨1万元。”
6月,当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市场价格确实上涨到4万元以上时,分析师大胆预测将上涨至10万元,这一预测也确实在之后得到印证。但直到此时,他对方大炭素给出的目标价上限始终在14元。
但在7月,也许是方大炭素垂直上涨的K线击碎了分析师心中的某种东西,他在研报标题中按石墨电极现价,提出了“年化盈利能力70亿”的概念。
有宏观分析师为同行叫屈,提出“年化盈利能力”概念恰恰是为了区分当时价格下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公司实际盈利而形成的,是周期行业分析师常用的概念,本来就不代表对公司盈利的预测。
那么问题就来了,是谁更理解“年化盈利能力”的定义,是投资者?还是分析师?在石墨电极市场价月度环比增长100%以上之后,选择这个节点计算年化盈利能力,还有没有参考意义?将这个惊人的数字在研报标题中推而广之,其动机是为了与公司实际盈利区分,还是为了别的什么目的?
这些问题恐怕只有分析师自己才能回答了。
在A股市场,太多牛票始于估值,止于故事。方大炭素就是一个再典型不过的案例。炒石墨电极涨价讲得是估值,赌石墨电极只涨不跌就是一个美好的故事。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说教投资者不要听故事可能并不现实,但至少投资者应该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做估值就不要贪恋讲故事阶段那最后一段疯狂的利润,炒故事就擦亮眼睛随时逃跑,不要用扭曲的估值逻辑来麻痹自己,不要指望煤价涨到每吨1000元来为你的中国神华解套。
当然,这个世界上也有在财经网站看了研报标题买进的投资者、以为方大炭素是“石墨烯”概念股而买入的投资者、因为在证券公司工作的邻居的三侄子推荐买入的投资者,等等等等。